中新網浙江新聞1月15日電(張斌 董易鑫)“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給糧食生產帶來嚴峻的考驗。因此,我建議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苯谠诤贾菖e行的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所長劉慧琴對中新網記者說。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責任,大力推進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全面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
近年,衢州市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始終把穩定糧食生產和糧食保供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糧食生產基本保持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2022年,衢州在耕地面積位居該省第十位的情況下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在該省排名第六。
劉慧琴介紹,糧食生產實際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擠壓了種糧效益,影響種糧大戶的積極性。例如,2022年化肥和農用柴油使用成本每畝增加100元以上,勞動力成本平均以每年10%的幅度增加,導致水稻每畝生產成本增加123元以上,種糧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以白葉枯病為主的細菌性病害近年來呈上升趨勢,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等。
劉慧琴建議,應以全域土地整合治理為突破口,有效破解土地利用低效、生態質量退化等難題,有效提升土地產出效益,有力推動鄉村振興,打開共同富裕新路徑,著力優化農用地,做到旱澇保收、生態友好,有效提升耕地質量和農業生產力,提高農田灌溉供水保障水平;加大中小散戶、糧食生產功能區補貼力度,探索建立種糧成本測算和種糧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充分調動各地的種糧積極性;及時處理收割機收割后的稻樁、稻草,避免田間病菌大量積存,同時引進種植抗病品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