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浙江新聞1月11日電(汪恩民 奚金燕)加快推進通鄉通村聯網道路建設,是山區26縣加速奔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工程。浙江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浙江省政協委員、麗水市金融辦副主任、民盟麗水市委會副主委范慶偉建議,要多渠道解決基層道路建設資金難題,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內聯外通”,讓更多山區民眾走上“致富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一直以來,浙江都高度重視鄉村道路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展“鄉村康莊工程”建設,尤其是2018年-2020年實施了高水平建設“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5萬公里,山區26縣鄉村道路總里程達到4.17萬公里,占全省鄉村公路的37.5%,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但是,由于受地形條件、資金保障、土地指標、生態保護等因素限制,當前山區縣鄉村道路建設還面臨一些困難。雖然鄉村道路通達率達到100%,但村與村的“毛細血管”尚未打通,點與點的互聯互通能力不足。
此外,山區縣由于特殊、復雜的地理形勢,許多村道一面環山,一面臨水,以能通達的單車道為主,拓展雙車道需要劈山架橋,難度大、成本高。同時,山區道路受永農、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紅線等因素制約較多。種種因素也導致了基層財政不堪重負。
為讓更多山區民眾圓交通夢、致富夢,范慶偉認為,要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內聯外通”,提升通鄉鎮低等級公路,打通百人以上自然村,加快通行政村農村公路改擴建,建設起聯網公路。
為此,范慶偉建議,多渠道解決道路建設資金難題。在省級財政給予重點傾斜,建立市縣財政幫扶交通促進機制的同時,探索開發合適的金融產品、融資模式和專項貸款,拓展融資渠道。
此外,范慶偉還建議,構建系統集成、務實高效的工作機制,統籌解決土地、審批、養護等難題。如探索建立綠色審批通道,完善部門聯合審批機制,對山區縣農村道路項目開辟綠色通道。
一條好路,三分建、七分養。范慶偉還建議,深化鄉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根據不同的道路設置多等級的農村道路養護標準,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管理,落實管養責任,使鄉村公路真正成為山區民眾稱贊的“放心之路”“共富之路”。(完)